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

首份上市券商年报出炉 光大证券救市出借近60亿

2016年02月27日 19:11 来源于 财新网
【财新网】(记者 张榆)首份上市券商年报出炉。2月26日晚,光大证券601788.SH)率先公告了2015年公司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7月及9月期间,光大证券分别出资43.8亿元及14.768亿元人民币,共计58.568亿元,交由证金公司统一操作。但因会计处理,这部分资金头寸不影响2015年公司净利润。
  2015年光大证券实现净利润76.46亿元,较去年增长了269.7%;营业收入达到165.7亿元,较上年增长151.02%。去年虽然下半年资本市场出现深度动荡,但券商经纪业务迎来爆发年,光大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102.6亿元,较去年增长1500%。
  去年下半年救市期间,监管先后要求50家证券公司通过收益互换交易,出资7月末净资产的20%,由证金公司进行统一操作,主要投资于蓝筹及ETF。各大证券公司则按照投资比例分担投资风险、分享投资收益。根据2015年6月份各券商净资产统计,50家证券公司先后两次共提供了约2200亿元的救市资金。
  从会计处理看,这部分出借资金并不会对证券公司2015年的净利润产生影响。年报披露,出借证金资金均计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下。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士解释,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科目下,除非资产公允价值发生严重下降或者为非暂时性下跌,不需要计提减值损失,不对净利润产生影响。此外,若出现浮亏和浮盈,公允价值变动的这部分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影响净资产,但不影响净利润。
  此前有大型证券公司财务总监对财新记者表示,这一部分资金头寸如何计入报表一直没有统一规定,后在年末经各大协商,决定将这部分资金放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下。
  根据光大证券年报,参与救市的资金头寸是根据证金公司提供的资产报告确定账面价值。此前,有证券公司人士对财新记者透露,为方便各家券商年报编制,年底证金公司下发了一份加密文件,其中对这部分资金的期末市值有文字性表述,但是并未披露具体投资标的及投入时点。
  去年7月4日,21家首先出资的证券公司发布了联合公告,承诺“上证综指在4500点以下,在2015年7月3日余额基础上,证券公司自营股票盘不减持,并择机增持。”;此外,监管曾对所有券商做出“自营盘不坚持”规定,但于11月份取消。
  但光大在去年自营业务获得显著增长。光大年报指出,去年公司自营业务积极向产品中心转型,不断丰富交易品种、优化收益结构,收益水平创近年新高。年报中未披露自营业绩具体数据,但在包含券商自营、投资银行、销售交易、投资研究的机构证券业务中,去年全年共实现收入42.9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282%。■

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中概回家:10%的私有化套利

2015/12/4

日前,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奇虎360之私有化協議將於短期內落實。奇虎股價連日做好,重上70美元以上水平。
 
看來奇虎360的私有化應該是安車平五路。那麼下一個研究的課題是下一隻將會宣布私有化協議達成的會是那一隻?以至這些中概如果不以A股IPO形式回國上市的話,借殼上市的目標會是那隻A股?
 
炒殼不懂,炒A股殼更加不懂,所以無謂獻醜了。反而推㪣一下誰是下一隻奇虎360更感興趣。筆者暫時對下列數支股份有興趣:
 
 
歡聚時代 (YY)
 
星期三收市價:US$61.34
私有化作價:US$68.5
折讓:10.45%
 
晶澳太陽能 (JASO)
 
星期三收市價:US$8.78
私有化作價:US$9.69
折讓:9.39%
 
世紀互聯 (VNET)
 
星期三收市價:US$20.77
私有化作價:US$23
折讓:9.70%
 
可以看到她們現價和建議私有化作價約在10%上下。不過在投資私有化之時,筆者認為價差重要,但確定性更為重要;同時,更應該選擇那些就算私有化一旦失敗而導致股價短暫波動亦安於持有的股份。思前想後,既然折讓率差不多,決定繼續重心持有QIHU.
 
奇虎360 (QIHU)
 
星期三收市價:US$70.68
私有化作價:US$77
折讓:8.20%
 
筆者持有QIHU, YY

中概私有化种种$奇虎360(QIHU)

乔纳森牛

什么是私有化:私有化指的是拥有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股东及其关联人,通过向目标公司的公众股东进行要约收购或者与目标公司进行合并等手段,以排挤小股东、实现对目标公司100%控制为目的,进行的一个或一系列交易活动。
美国SEC对于私有化退市的规定简单,参考Rule 13e-3 来说,
两个条件为主:一是发起人必须是发行人或其关联人发出的收购要约。二是收购流通股需全部以现金进行。由于从二级市场购入,比照市场价需有一定的溢价(高过市场价格即可)。
中概股私有化流程大致如下:
收购方委任财务顾问、法律顾问
目标公司宣布收到或接受收购要约
目标公司成立特别委员会
特别委员会委任财务顾问、法律顾问
收购方设立并购母公司与并购子公司
目标公司与收购方的并购子公司签订并购协议
向SEC提交表格rule 13e-3
召开临时股东大会(Extraordinary General Meeting of Shareholders)
股东大会投票大比率通过并购
私有化完成,ADS股票停止交易,退市结束。

一般比较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大比率通过私有化。散户的力量太渺小了。所以,通过股东投票反对的机会很低。除非你提起诉讼。如果一旦涉及诉讼,进程就可能搁置至少大为延长。
补充回答大家的问题
为什么中概股最近大力私有化?我认为2个原因:
       1, 2015年5月7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鼓励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在境内上市。深交所正在努力提高创业板的包容性,抓紧推进尚未盈利的互联网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机制。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出要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VIE结构、互联网企业境内上市也将迎来新的转机。
     2,历史大牛股暴风科技,VIE架构拆除工作约1年半,没有留下任何债权、债务后患,也成为了VIE架构成功拆除的标杆。这个神一般的股票自今年3月24日以7.14元登陆创业板以来,不足三个月收获39个涨停,股价飙升到307.56元,市值369亿元。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刺激到股民,而是已经刺激到所有的中概股的后面大佬们。

回去的公司去哪里?很显然,新三板。
最后:遥想那年,驸马爷还在新浪的时候,用一种特别的模式打通的关节海外上市形态,大家叫新浪模式,也叫VIE模式。VIE的结构分拆并不是那么的简单。起码需要1~2年,VIE模式的企业拆除架构的核心在于解除实际控制人通过特殊目的公司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与境内公司签署的一系列旨在转移利润的协议,需要将外商独资企业变更为内资企业,需要将VIE架构下的相关公司进行注销,还涉及从境外资本机构回购股份的问题。现在的中国最不缺的就是资金,时间与收获对比,不足为虑。

   这场中概股私有化的盛宴,谁是赢家?谁是输家?得到内幕的赚到了。承销商赚到了,交易所赚到了,类似的中概公司大佬们赚到了,举例某中概公司IPO后你从市场以10美元买进,那个中概公司圈到的资金去炒股票、搞投资赚了几十个亿。许多年过去没有分红,现在再用4块钱从你手中买回去。所以,散户投资者是最大的输家,假定你这几年一直持有的话,花费的几年时间亏损50%、没有股息、现在只可以拿回一半的价钱。而且因为私有化后代码的消失你永远失去机会

@IvyTigerCapital 审计师R.T是前上市公司CFO曾经负责审计过10余家中概公司的财务报表。他表示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体系US GAAP非常完善。
中概股公司每年在美开支费用在50万美元至100万美元。对于奇虎这种公司当然不是问题,可是对很多交易量稀少半死不活只是勉强维持面子的中概股公司就非常吃力尴尬。何况,中概公司经常面临美国的起诉,美国法律制度允许集体诉讼按照索赔金额一定比例收取律师费,该比例可以接近50%,这就是美国律师事务所主动经常性对中概股公司发起集体诉讼的原因。中概股公司经常犯的问题有:
一,未披露可能会影响公司未来财务数据或存在风险的相关信息;
二,财报计算方法有问题,财务数据涉嫌造假;
三,涉及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
四,内部管理控制存在漏洞。
为了维持每年近百万美元的费用,还要应付经常性的起诉大额律师开支。也是很多小中概公司考虑离开美国的原因之一。整个私有化收购的花费约为200万美元。

不卖的话情况:中概股是美国存托股票,是指在一国证券市场流通的代表外国公司有价证券的可转让凭证。 你持有的是ADS,一般情况到时候你不卖账户显示为0

如果你不同意的话怎么办:根据SEC关于rule 13e-3里面8(e)项的规定,必须声明该私有化交易是否经过了非经营层董事的多数表决通过。向小股东提供的对价是否为公平价值,与当前市场价格、历史价格、净账面价值、持续经营价值、清算价值、以往购买价格、第9项中描述的报告、意见、评价等因素相关。你可以等待这个私有化公司提交的这个表格的内容来发起诉讼。如果你有这个兴趣的话。

资本市场是机会,也是残酷的。A股美股都是如此。

2016年2月17日 星期三

【趣blogblog】劇透(股榮) 中央放水

立時間 (HKT): 0217 22:00

昨日中國公布一月份人民幣新增貸款數字,金額是2.5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創歷史新高,同月社會融資規模是3.4萬億元,同樣遠超預期。3.4萬億是一個甚麼的概念,用中國13億人口計算,一月份每名中國居民借了2,615元。
如果以中國社會上月借貸比喻成一個國家,它的規模就是全球第27大經濟國,較泰國、台灣、新加坡去年全年GDP還高,亦較香港GDP高出八成(見圖)。這些數字令我聯想起經典名句,「上帝要你滅亡,必先令你瘋狂」。事關一月份的數字,已劇透了今年中國瘋狂放水救經濟的意圖,超寬鬆貨幣的程度,會超越2008年海嘯後四萬億救市的規模。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去槓桿」列為今年重點任務。鏡頭一轉,今年初召開的人行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滙控(005)周初宣布拒遷冊回港,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中國不明朗因素,蓋過搵錢着數。中國政策有風險大家都知道,但程度去到暴力救市、惡意貶值等這些估你唔到的因素,龍門任搬,昨日去槓桿,今日開水喉,最好的決定是黯然離開。
一月份向來是全年放貸最多的月份,也是全年規模的風向標。08年海嘯後,前總理溫家寶極速推出四萬億救市方案,09年1月份的新增貸款1.6萬億元,全年累計有9.6萬億元。較08年1月及全年,都有接近一倍升幅。今年頭一月新增貸款,較09年1月還多近9,000億元,銀行如此放水,一要獲中央默許,甚至是中央強迫下的結果。大膽假設,中國貨幣戰已經響起,比歐洲無限量鬆以及日本負利率還要狠,放水的程度不是非一般的鬆,而是濫放濫貸。
海嘯後數萬億救市,各行業濫借融資谷產能,惡果近兩年已在各行業浮現,銀行壞賬上升速度,用一個比喻,就是溫水煮蛙。東亞(023)去年中國業績超樣衰,中國減值貸款比率由2014年底的1.32%,增至去年底的2.63%。中銀監最新報告,去年整體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按季升7%至1.27萬億元,不良貸款比率為1.67%,遠遠好過東亞,你相信嗎。
如連同關注類貸款,銀行有問題貸款金額4.2萬億元,佔總貸款5.5%。表面上,數字兩年間飆升一倍好嚇人,但攤分八季,每季有部署地增加一些,令人感覺升幅並不可怕,這種溫水煮蛙的玩法,就是大家這幾年死在內銀股手裡,仍然以為高息唔怕揸的謬論。
今年內銀仍須大撇壞賬,為免盤數太衰,大幅放貸增加基數是其一,第二是盛傳內銀撥備覆蓋率由150%降至120%,這些消息表面似利好內銀,實際只是粉飾造數。
這邊廂資金熱錢不斷流走,那邊廂卻瘋狂放水,情況就如一個病人一邊勁流血、但醫生唔止血,或者想止都止唔到,只能狂輸血吊命。這就是今時今日中國的實況。
股榮

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名家搶先睇】會徳豐PB 0.29倍(何車)

建立時間 (HKT): 0216 18:30
年初至今,恒生地產分類指數跌14%,九倉(004)與會德豐(020)分別跌13%與11%,略勝大市。儘管樓市向下,會德豐估值低殘,抗跌力料已漸現。
(1)會德豐去年5月至10月,斥資32.65億元共增持6,522萬股九倉,每股均價50.06元,九倉現價較會德豐增持價低四分一,會德豐「買貴」逾8億元。會德豐現持九倉59.02%,值668億元,較會德豐本身市值589億元還要高。
(2)會德豐往績PE 2.7倍,彭博綜合券商預測,2015年PE 5.6倍,2016年5.4倍,遠低於九倉2015年的9.8倍及2016年的9.2倍。恒生地產分類指數2015年PE 9.5倍,2016年9倍。相信預測數據過於樂觀,宜打打折扣。
(3)會德豐較為吸引之處是PB特低。知名度較高的中大型地產股中,新世界發展(017)預期0.30倍,嘉里建設(683)0.32倍,會德豐更低,僅0.29倍,較七年平均0.51倍低四成半,較金融海嘯時的0.27倍只略高。九倉預期PB 0.36倍,會德豐較母企折讓22%。又假設物業價格下跌,會德豐的NAV照賬面打八折,則其PB亦不過0.36倍。
*會德豐低殘,可酌量逢低收集。

中國公佈1月M2增長14%

建立時間 (HKT): 0216 21:00(晉佳)
中國公佈1月M2增長14%,唔係乜嘢好消息或壞消息,而係冇眼睇嘅消息。中國M2增幅每年保持13%至14%,但與此同時,中國保七不成(仲未計7%增長充滿水份),進出口仲要負增長,所以M2目前14%增幅,絕對遠遠泡沫過前幾年嘅14%,呢個係中央為免金融體系爆煲,開印鈔機開到停唔到嘅證據。
前一期講到,中國M2喺2009至2015年之間,爆升超過兩倍,但貨幣供應實際上係過度擴充咗幾多?如果以2015年底同2008年底相比,撇除M2配合經濟增長、通脹嘅正常增加部份後,M2亦增長67.4%,呢個大概可視為貨幣供應非實質經濟所需嘅擴充部份。
雖然早年貿易賬逐漸開放,亦影響M2增長因素,但無可否認嘅係,中國印人民幣印到不能自拔,以後只會更誇張。A股有無限嘅人民幣供應去追逐,但H股只得有限嘅美金去買,所以兩者大幅度折讓絕對合理不過。不過,新供應貨幣轉眼間又製造新爛賬,最終又係冇財富效應嘅產生。
中長線嚟講,中資股再難有可觀股息回報,內銀派息亦只跌不升,H股基金越嚟越冇市場,外資基金自然遠離H股。
港股連彈兩日,但噚日港股先升後回,收市升203點,但成交反而大過恒指升598點嗰日,反映沽家多過買家,走勢暫時令晉佳有點失望。稍後寧願轉吼有國際競爭力嘅股票,呢一刻陪跌,但遲早升得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