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港股估值明低實高?

2015年7月25日

港股估值明低實高?

上周指出,從簡單的歷史市盈率看,恒指估值實在吸引, 如果用較複雜的經周期調整市盈率(CAPE)看又如何?最近研究機構Wellershoff & Partners更新了全球的CAPE數據,正好拿來參考。
Wellershoff提供CAPE的特別之處,是會計出一個「公平值CAPE」,這呼應了筆者的判斷,兩年前在〈忘記CAPE〉一文指出,美股CAPE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錄得低讀數,多少得益於高利率,CAPE倡議者Shiller無視利率,以絕對而非相對的角度估值,似乎未能為股市的長周期趨勢作出調整。
公平值秤宏觀數據
Wellershoff的公平值CAPE衡量了各國的利率、增長率、 通脹等宏觀數據,具體的計法不知,但從邏輯推斷,雙低(利率、通脹)一高(增長率)的國家可享有較高的估值。
截至上月底,港股CAPE為16.5倍,而公平值CAPE是14.3。換句話說,以CAPE對比公平值CAPE,港股高估了逾15%,與我們用簡單市盈率的理解不同,就算我們用另一機構Research Affiliates(RA)提供的CAPE,港股的估值也是偏高的,RA指出,MSCI香港指數的CAPE達19.1倍,比1982年起的中位數18.1倍高。
根據RA的數字,港股最高CAPE達32.4倍,最低為8.2倍,現在絕對談不上偏低,港股估值吸引無從說起;更悲慘的是,RA有模型預測各地股市的10年回報,港股的預測年回報僅2.7%,僅稍好於MSCI中國指數的2.6%,但遠差於俄羅斯的14.1%。
標指預測回報低下
RA的模型不難理解,筆者在著作談基本因素的一章在首頁就提到,股市回報是由股息收入、盈利增長及估值擴張或收縮組成,各地股市的股息率眼見為實,實質盈利增長則倚賴保留盈利,這受到純利率及股息率影響,簡言之,股息率低、盈利增長欠佳、估值高日後大有機會收縮的股市預測回報最差。
以標普500指數為例,未來10年預測年回報只有0.8%,股息收入回報估計約2%,實質盈利增長不足1.5%,估值問題拖累逾2.5個百分點,總回報自然不足1%;事實上,Wellershoff也有預測5年實質回報的模型,但很奇怪,港股的預測年回報甚高,達10%。
RA和Wellershoff都是用CAPE預測回報,結果卻大相徑庭,看來筆者叫大家「忘記CAPE」不無道理,去年的這個時候,本欄也曾檢視CAPE,大字標題〈估值高又如何〉,結果美股近一年也是安然渡過。
恒指5年表現落後
不過,Wellershoff的模型對港股樂觀,值得我們深思背後的假設,可惜其提供的資料甚少,只知道是透過panel regression衡量估值及與其他股市的關係;報告中點名提到港股的一段或有些線索,該機構認為,港股過去數年落後於環球成熟市場,目前是長線投資的時機。
這相信與去年底〈跑輸「自己」 港股追落後〉一文的論點異曲同工,該文寫到,金融海嘯後的恒指反彈大部分於2009年12月前完成,近5年整體大盤乏善足陳,是又一長線證據顯示港股有追落後空間,但如果按3年回報計,會得出不一樣的結果。
由此可見,起點不同、假設不同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Wellershoff拿港股與環球成熟市場比較,就有可斟酌之處,始終港股和屬新興市場的中資股一脈相連。
無論如何,港股估值原來不是鐵板一塊,在某些指標下,港股估值是合理而偏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